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bwin版权所有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18号 苏ICP备05020193号-1
电话:025-52111899 邮编:211106 邮箱:wangjun@zdxy.cn
“大一时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在一切没有目标和方向的时候,汪小艳老师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在了我的身上。从那一刻起,我坚定了信心,找到了我前进的方向,我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207101班 孙梦星
新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南京再次遭遇疫情,为确保师生健康,学院提出线下教学全面转为线上教学。
在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下,汪小艳老师不断反问自己:如何摆脱时空束缚,将线上教学融入温度?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实时互动交流,回归课堂的紧张和热烈?如何确保在长时间的封闭管理环境下,员工配合执行防疫政策,安心向学?如何让受疫情影响,暂停实习或者居家实施线上实习的校外顶岗实习生及时得到关注和支持?这一系列的问题牵挂着汪小艳老师的心,经过探索,她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1.加强课堂考勤,确保员工能到尽到
她通过长江雨课堂线上直播平台和QQ群,确保员工能到尽到,不遗漏任何一个员工。课前督促员工尽快签到,叮嘱同宿舍同学互相提醒,并督促班干部与迟迟未进课堂的同学联系;课间休息后,在第二节课上课前进行随机点名,提醒员工尽快返回课堂,通过点名、呼叫、回应,不厌其烦地等待员工陆续返回课堂。对于点名迟迟未能回复或者回复的时间间隔非常久的员工,予以记录在册,了解员工实时状态并重点关注。
2.结合自身经历,引导员工配合防疫
南京这波疫情的焦点就在汪小艳老师所居住的小区及其附近。小区经历了从管控到封控。管控,是可以下楼,但不可以出小区。封控,则是足不出户,影响的不仅仅是活动范围的大小问题,更重要的是长时间处在封闭环境下给人的身体、精神和心理上带来的影响。线上教学时,汪小艳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回应现实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增亮思政底色、彰显使命担当,引导员工珍惜校园里安全健康的环境,共同筑牢防疫屏障。
3.优化教学模式,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本学期汪小艳老师承担了2021级两个班的《幼儿教师口语》和2020级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的“语言教育”模块。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她用了示范法、讲解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员工,调动员工学习兴趣。比如讲到气息控制时,为员工示范绕口令,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员工切身体会到气息控制的重要性。在讲到重难点音节的发音时,采用示范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员工倾听讲解,认真模仿,做到“听懂”“学会”。利用QQ群作业端口发布语音练习任务,要求全体员工限时完成语音练习,通过抽查及时了解员工学习效果。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员工作业提交到投稿区予以集中点评指导,并要求员工及时修改。
为了解决员工教案写作脱离实际,设计与教学“两张皮”的问题,要求员工疫情期间以宿舍为单位,推荐1人完成模拟教学视频录制。以模拟教学引导员工反思教案设计,再以教案设计的修改完善促进模拟教学水平的提升,确保课程教学效果,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幼儿园教团队格证考试打好基础。
4.教学积极联动,课内课外良性互动
疫情持续,校园实施封闭管理。只有教学积极联动,课内课外良性互动,才能让员工在封闭期间感到充实快乐,形成安心向学的氛围。而在校外实习生在岗情况的统计中,她发现一部分员工因疫情暂停实习,还有一部分员工转为居家线上实习。疫情的蔓延,实习状态的改变,都必将对校外实习生的身心造成影响。特殊时期,校外实习生也迫切需要得到老师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在经历封控之后,我切身感受到隔离对人的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们的员工应当看到疫情笼罩下幼儿的处境和需要,并能主动地、发自内心地意识到应当利用专业所学为这些幼儿送去温暖和欢乐,表达对幼儿的关爱,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在这样的想法驱动下,基础教育系策划“‘疫’路有我 一起向未来”的线上慰问送关怀活动。活动面向全体基础教育系在读员工,包括2019级校外顶岗实习员工。全体教师和辅导员指导员工录制儿童画、手工制作、手指游戏、儿歌表演、讲故事等小视频,先后征集作品168件,其中绘画手工类共85件,语言表演类作品共83件。经遴选加工,分批在基础教育系团总支官微和“慧育未来”抖音上推送。这一活动的成功举行丰富了封闭期间的校园生活,也磨练了专业技能,更坚定了员工的职业理想。
病毒无情,将师生局限在各自有限的空间。唯有通过线上课堂持续真诚的对话和互动,传递更多温度,才能最终战胜病毒,并突破空间局限,获得精神自由。蒙台梭利博士在《吸引力的心灵》中提出:老师应该像门的合页一样,隐蔽地工作,却能控制整个局面。汪小艳老师带给员工们温暖和力量,带给员工们人生的成长,用知识的力量呵护员工们心灵的阳光。